
SERVICE PHONE
363050.com发布时间:2025-07-18 16:27:47 点击量:
2025年6月20日,襄阳市就业训练中心与襄阳监狱成功举办首期非遗特色职业技能培训班,55名即将刑满释放人员开启了一场以“非遗技艺”为纽带的改造与新生实践。此次培训班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程河柳编”引入高墙课堂,通过“文化+技能”双轨赋能。
2025年6月24日,融合网&呼麦网&耀旅网&都融网小编在湖北省襄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栏目看到一则标题为《非遗技艺进高墙 柳编织就新生路》的消息,以下为该消息全文
6月20日,市就业训练中心与襄阳监狱成功举办首期非遗特色职业技能培训班,55名即将刑满释放人员开启了一场以“非遗技艺”为纽带的改造与新生实践。此次培训班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程河柳编”引入高墙课堂,通过“文化+技能”双轨赋能,为服刑人员铺就回归社会的希望之路。
此次培训班邀请了湖北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德安为学生授课。朱老师介绍:“编织用的杞柳不是一般的柳树枝条,杞柳是通过扦插在地里的作物,收割后进行剥皮、晾晒等工序,编织前再用水泡软。”朱老师现场通过传授选材、编织、塑形等技法,让学员在经纬交错的劳作中触摸传统文化脉络,掌握谋生“指尖技艺”。
“每一根柳条都可能是重启人生的钥匙。”一名参训学员坦言,学习非遗技艺不仅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更看到了未来自食其力的可能性。监狱民警表示,此类培训能有效缓解刑释人员谋生焦虑,降低再犯罪风险,实现“矫治一人、稳定一家、和谐一片”的社会效应。
从技能授业到就业护航,从惩戒矫治到文化滋养,训练中心以非遗为媒,为高墙内的特殊群体编织了一张兼具温度与实效的技能培训网络。当55名学员手中的柳条逐渐化为精巧的篮篓,一条融合文化传承、技能脱贫与社会融入的新生之路,正在经纬交错间缓缓铺展。此外,训练中心还将联合襄阳监狱打造“非遗改造”品牌,开展更多非遗工种,推动柳编等作品市场化,为学员开辟创业路径,为 “平安襄阳” 建设提供坚实的民生保障和稳定支撑。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造像碑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种特有的宗教体裁的碑刻,主要风行于北朝至唐代这段时期。碑[详细]
以盛产葡萄玛瑙石、水晶锅子、各色碧玉而蜚声中外的我国北方最大奇石集散地内蒙古阿拉[详细]
造像碑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种特有的宗教体裁的碑刻,主要风行于北朝至唐代这段时期。碑[详细]